中文版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学者风采

[韩大元]改革开放40年:宪法的贡献

日期:2018-09-17 12:00:00

尊敬的各位代表,各位同学,首先我代表中国法学会宪法学会感谢各位领导对此次年会的指导,特别感谢东南大学法学院为本次年会作出的努力,感谢各位代表出席参加本次年会,感谢志愿者同学的安排和服务。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我们需要理性、客观地回顾40年来宪法学作出的贡献、当前面临的问题,回顾的目的是为了规划后40年宪法学的发展路径。

今年也是宪法学的特别年份。今年是1978宪法颁布实施的40周年,虽然1978年宪法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在指导思想上仍有文革的印记,但是没有1978年宪法我们不能完成从文革秩序向新法律秩序的转变,没有1978年宪法,我们不可能制定1979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7部法律,没有1978年宪法我们也不能顺利完成1982年宪法的制定。所以,作为学术共同体,对有缺陷的1978年宪法也要纪念。

今年对我们宪法学者来说也是两个重要的100周年,一个100年就是在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1918年7月10日通过的苏俄宪法。苏俄宪法改变了世界宪法的格局,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宪法占统治地位中,提供了社会主义宪法元素,赋予了包括社会权在内的正义、平等等新的概念。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的制定,完成了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但不要认为魏玛宪法就能完成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1918年苏俄宪法也是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转型的重要标志。在过去100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社会主义宪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分享的社会主义宪法的成果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宪法担当的使命,也来源于100年前社会主义宪法的源头和价值。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宪法学者,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宪法的价值观和历史发展的轨迹。

今年也是一战结束100周年。在我看来,宪法有很多重要价值,但宪法最重要的哲学以及追求的理念是维护世界和平。在宪法理念下发动战争,在宪法存在的国度里出现了法西斯,我们要思考如何预防战争、如何消除战争,特别是我们目前在分享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反思科学带来的战争灾难。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运用到战争中,谁也不能保证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定不会出现,宪法学者要有责任,不能重演战争,我们要用宪法的力量预防战争元素,用宪法的力量建构良好的宪法秩序。只有良好的宪法秩序,才能防止一战、二战这样的人类灾难。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广大宪法工作者以其学术的使命和责任遵循宪法发展的内动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宪法学承载着塑造价值、建构规范、凝聚共识、诠释实践命题、在宪法和部门法之间建构良好对话的重要时刻,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宪法的发展,没有宪法学者的艰辛努力,我们不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每个学科都认为自己为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但我毫不夸张地说,为改革开放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个是法理学,因为法学知识体系的根在法理,而法律体系和规范体系的根在宪法,所以法理学和宪法学共同支持了改革开放。法理和宪法谁的贡献更大呢?我认为是宪法的贡献更大一些。因为转型的时代,人民需要公平、正义、尊严等价值,而这些价值的塑造是宪法学的基本命题。所以,我们需要认真总结40年中国宪法学发展的经验和方向,认真梳理宪法学的学术贡献,同时也要面对人民的期待和时代的呼唤,宪法学还存在遗憾和发展的空间。我们也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宪法学的学术品格。

1978年宪法颁布到今年40年,我们深刻认识到宪法学者的贡献和思想火花,我们不能忘记今天出席会议的四位老一辈宪法学家,更不能忘记已经去世的为中国宪法体系和秩序建构作出重要贡献的王叔文、肖蔚云、许崇德、吴家麟、何华辉、蒋碧昆教授等老一辈宪法学家,我们看到他们的文章,就能感受到他们思想的深刻和作为一个宪法学者的责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学习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思想品格。

40年来我们宪法学作出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重建维护宪法秩序,建构宪法价值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保障和界限,推动了宪法的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通过宪法凝聚社会共识,建立了宪法学基本范畴,推动了宪法中国化进程,建立了开放的宪法方法论体系,多种方法,多种学派共同繁荣。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积极将中国宪法的实践向国际社会宣传介绍,呼吁宪法学者了解中国宪法的发展。特别让我们骄傲的是,在老一辈宪法学者的努力下,我们成功完成了“一国两制”理论的体系化和实践化。如果我们需要推荐40年改革开放法学界的理论成果,我们可以推荐“一国两制”伟大理论。我们还找不到第二个代表中国学者思想性和原创性的理论成果,“一国两制”的理论实践可以作为国际上取得共识的中国成果。

各位代表,新时代宪法学的命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我们的解释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中国的宪法学是在中国土地上成长的学科,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要重视人民的需求、人民的权利,为中国的宪法学科发展作出努力。我们应该弘扬老一辈宪法学者的精神,认真思考未来40年我们宪法应该怎么办,人民的利益始终是我们研究的方向,宪法学者责无旁贷。

最后,祝愿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上一篇: [王其江]在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 [公法学人]总览